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外媒称,针对滴滴顺风车再出乘客遇害事故,中国交通部网站8月27日转载其主管的中国交通新闻网评论称,企业开展顺风车业务,对社会有积极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尽安全管理的责任;如果不能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这样的企业不要也罢。
据路透社8月27日报道,该篇题为《堵住‘滴血’的漏洞》的评论文章称,回到“8·24”案件,除了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作为平台企业的滴滴及其负责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有关方面应该认真研究,今后不能再模棱两可。
“事前不做有效防范,事中不能积极干预,事后标榜高价补偿,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文章称,“如此漠视生命安全、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必须依法受到严惩,必须坚决严格纠正。”
文章指出,个别企业,打政策擦边球、钻法律空档,以顺风车之名行非法营运之实,逃避甚至抵制政府依法监管;大量占用公共道路资源干着营利的买卖,却试图逃避承运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此外,文章还说,市场主体是多元化的,具备同样服务能力的平台企业不止一家,如果某家企业不服管又不自律,总拿乘客的生命当儿戏,社会公众会用“脚”投票,政府也绝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