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为推行了数十年的一胎化政策画上句号,成为最受国民关注的新闻,民众反响热烈,一片叫好。(香港《大公报》)
对于中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美国表示欢迎。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表示,中国政府放宽生育政策是积极的一步。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大国空巢》一书作者易富贤表示,有关的宣布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为这标志着已经实行了30多年的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BBC)
近年来老龄化超预期加剧,中国政府认为这种人口结构将招致劳动人口短缺和社会保障费增加,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绊脚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草案中表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日本经济新闻》)
中共10月29日推出的“全面两孩”政策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不仅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转变,而且也等于承认了中国当前面临着未来几十年劳动人口短缺的问题。”(美国《华尔街日报》)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捷玉表示,中国官方的这一宣布是意料中事。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官方已经开放本身均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可以生第二孩,但只有5%至10%的人这样做。刘捷玉还补充说,新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城市人口,因为近年来农村人口已经实际上不受一孩政策的限制,故此新政策的影响范围也相对有限。(BBC)
牛津大学人口学家斯图尔特·巴斯滕说:“生育政策的这项调整对中国普通百姓和其领导人而言都是好消息,他们都将从中受益。短期看,完全取消放开生育限制也许不太可能,但从长期看,也并非不可想象。也许在未来5到10年时间里,他们会在某个时候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采取类似韩国等地刺激生育的措施。我确定这应该就是未来政策可能的走向。”(英国《卫报》)
包括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王丰在内的许多中国问题专家长期以来一直警告中国正在滑向“人口悬崖”,王丰认为此次政策调整是一个“大好”消息,虽然其效果需要经过一代或者更多代人的时间才能显现。(美国《华盛顿邮报》)
随着中国劳动力的萎缩,计划生育政策被视为不合时宜。随着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路透社)
早在1982年,计划生育就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而近年来,随着“单独二孩”等政策的推行,生育政策已经逐步松动。一些官方的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多年处于低生育率水平;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影响面也并不大,只是允许少部分城市人群生育第二孩。(德国之声)
从2013年年底宣布放宽规定到2015年5月,约有145万对夫妇申请生第二个孩子,但这只占到符合条件夫妇数量的约12%。这令人口学家和决策者感到失望,他们曾希望政策改变将对抵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产生更大的帮助。(美国《纽约时报》)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此前虽从2013年11月开始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生育二胎,但未能有效提高出生率。女性的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整个社会都出现了规避生育的现象。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的总和出生率(平均每名女性一生预计生育的孩子数量)只有1.4名,几乎接近超低出生率的标准1.3名。(韩国《中央日报》)
有预测认为只要政策放开出生人数就会稳步增加,但是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人数低于预期,中国最终决定彻底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中国是拥有约13.6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作出这一决定的初衷是纠正“扭曲的人口结构”,保证充足的劳动力以支撑经济发展。(日本《产经新闻》)
中国政府曾经说过,在仅仅15年时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研究者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加大健康医疗和社会服务的负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很难维持经济的增长。(CNN)
中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虽然大大超越市场预期,但同时也是面对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明智选择。放开二孩的主要意义在于中长期增长结构的积极因素上升,中国可以逃离低生育率陷阱;从短期来看,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路透社)
有调查显示,有意愿生二孩的人数比较多,但是不愿意要二孩的人数也不少。不过,根据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相结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笔账。
“一直都想再要一个孩子,现在政策出来了,时间上来得及,明年就要。”在湖北咸宁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的刘先生今年36岁了,他的爱人也在事业单位上班,两人年收入合计在11万元左右。他说:“我和我爱人都是70后非独生子女,如果国家计生政策再不调整,就赶不上生二胎了。”
尽管养育孩子的成本不低,一些在北京、上海生活的“70后非独”也对这项政策表示欢迎。在上海一家影视公司做营销推广的明然和做建筑设计的老公都是28岁,她说:“我们准备5到8年内再要二胎,因为必须要先换一套能住得下两个孩子的房子。希望产检简单一点,早日实现社区产检,不要动不动就往大医院跑,排队伤不起。”
“原来老盼有政策,现在盼来了,又有点纠结。这个年纪再生孩子,过去的工作基础就要基本‘清零’,有很多朋友都劝我算了。”由于爱人工作很忙,双方父母又都年纪较大,在一家报社工作的赵女士在日常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一直在努力寻找平衡。赵女士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超长”产假以及允许父母双方都休产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助于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实施。
中国夫妻要考虑的不只是钱,还有孩子的生活环境:被污染的水、污浊的空气还有食品安全丑闻大概都会降低中国夫妻的生育意愿。到2020年,60%的中国人将生活在城市。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些挑战的中国夫妻也会随之增加。中国政府如果想鼓励小夫妻生育,就必须在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之外再多下点功夫。(德国《世界报》)
中国在2013年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中的一些限制条件,允许夫妻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二孩。但许多符合条件的夫妻不愿生两个孩子,称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社会中,抚养孩子的费用高、压力大。(美国《纽约时报》)
“不要二孩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我不是特别喜欢孩子,其次是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再负担1个孩子。”今年37岁的金女士说,家里目前是标准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一方面老人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也需要家长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
一孩政策实施了30多年,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已彻底改变了几代人的生育观念。当大家认可了“一个孩子好“的时候,再让其生两孩,一时半会恐怕很难接受。
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表示,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
姜卫平透露,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实应该是参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他强调,全面放开二孩依旧需要依法落实,首先有个修法的过程。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的实施方案。首先,各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接着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之后,各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目前,根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份计划生育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姜卫平介绍,国家仅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生育政策在省级层面制定。中国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地相应地修改了计划与生育条例。这导致了各地政策的落地出现了时间差。
如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3月至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政策全面落地。地方政策的出台时间决定了新生儿的身份是否合法。 对于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的处理,各地也有不同。
此前媒体曾统计,江西、浙江、天津、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甘肃、重庆、广东、辽宁、湖南、云南、福建、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属违法,仍需按规定进行罚款。
中国承诺六年内实现全部脱贫,难在哪里?>>
不少网友觉得,地铁车厢吃东西有异味,“禁食”可以理解。>>
延长产假是人性化的建议,但这一看似合理的建议却被很多人反对。>>
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高校都已不再是一片净土。>>
《淮南大学生扶老人被赖上 网上寻目击证人》的消息让无数人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