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穿山甲专家小组联席主席乔纳森·贝利说:“现在穿山甲属的8个品种都已被列为濒临灭绝物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和越南被贩卖。”(法新社)
人们对穿山甲有需求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喜欢吃“野味”——他们普遍有些怀旧情绪,爱吃猴子、蛇等各种野生和外来动物。由于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中国规定只有某些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才能端上餐桌,但人们对“真货”的需求依然存在。(英国《独立报》)[详细]
深圳一家酒楼的厨师陈师傅讲述了宰杀穿山甲的过程:先用锤子敲穿山甲的脑袋将其击昏,然后用绳子将其倒挂起来,用锋利的刀在其喉咙处割开一条口放血;而后放到一个大盆中浇上开水,像杀鸡一样将鳞片烫掉,再用微火慢慢烧掉身上的汗毛。最后,剖腹去内脏洗净用来烹调。[详细]
这对穿山甲来说具有灾难性,穿山甲一年只生一只幼崽。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也担心人们在优待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巨型动物的同时忽视了穿山甲所面临的困境。(英国《独立报》)[详细]
据统计, 中国一年兔头需求就达5亿颗,其中1亿颗需靠进口,四川是兔头的第一消费大省,至少吃掉2亿-3亿颗,而成都至少占90%。现在兔头不仅在成都热卖,北京、陕西、河北甚至江苏等从北到南的城市都开始吃兔头。“吃兔头、喝啤酒”在北京年轻人中成了一种时尚 。
欧洲人都不吃兔头的,商家本来把兔头当垃圾处理掉,为此每年还要付不小的一笔钱。所以在欧洲兔头的收购价可以低至两三毛钱一个。兔头运至中国后,批发价格约为2元1个,比国产兔头便宜1元-2元钱。但是,这些兔头到了消费者嘴边时价格都一样,目前成都市场上的兔头最便宜的为6元一个。一个欧洲仅卖两三毛钱的兔头,到了成都人的舌尖时,已不知翻了多少倍。(台湾《工商时报》)[详细]
6月21日是夏至,广西玉林庆祝了“狗肉节”。国有媒体报道,全市夏至日均肉狗消费量约2000只。
吃狗肉在以往是自由的,但是由于激烈抗议不断增多,据称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取消吃狗肉的活动。但当地居民没有放弃传统习惯。(《印度时报》)[详细]
一位当地居民称,狗肉价格已较上年同期上涨了近一倍。他表示,这是因为在动物保护者抨击“狗肉节”之后,人们对狗肉的兴趣反而上升。
玉林“狗肉节”在每年6月21日举办,传统上这一天是夏季的开始。参加“狗肉节”的食客们会在吃狗肉时佐以荔枝并豪饮白酒。(美国《华尔街日报》) [详细]
胎盘有益健康的特性目前在西方引起关注。有些人认为,它有助于防止产后抑郁,改善奶水供应,让人精力充沛。中国国家媒体表示,食用胎盘的行为在过去十年重新兴起。
人们也在网上交流如何烹制胎盘。一个受欢迎的健康网站建议用胎盘煲汤、做饺子、肉丸或把它和其他传统中药混合烹制。
尽管中国2007年立法明确禁止器官交易,含有磨成粉末的胎盘的药片仍能在中国药店买到——显示多余的胎盘以某种方式进入了药厂。
食用紫河车——人类的胎盘——的行为在中国相对常见,它被认为有预防衰老的效果,这种做法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据说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约2200年前就认定胎盘有益健康。在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据说慈禧太后食用它以保持年轻。(法新社)[详细]
长期以来,“山珍野味”已成为中国传统“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开发面积的扩大,目前一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些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总体仍呈下降的趋势。
在动物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动物这样的说明:“肉鲜美可吃”“皮毛珍贵”“骨可入药”等等。这其实是人类与动物最原始的一种关系。在人类早期,人对自身以外的一切对象,均是以可吃、可用来划分的。[详细]
中国的文化当中强调所谓“天然”的因素,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异化,进而转变成了所有天然的东西都是好东西的概念,而出于对人工制品的恐惧,这些因素被放大之后就变成了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吃点儿野生的东西。身体进补倒是未必,心理满足则是必然。[详细]
生活中,人们常说吃猪腰子补肾。猪腰子是肾,人的肾也是肾,两种动物又都是哺乳动物,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中医有个重要理论叫做“以行补形”,有人把这句话通俗地称作“吃什么补什么”。
还有进补壮阳的问题,几乎所有厂家的壮阳产品,其宣传介绍中无一例外地写着,根据中医理论,“某某鞭”可以如何如何。[详细]
如今这种“进补”文化越来越走向极端,几乎所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皆被视为绝佳药物和滋补食品。[详细]
但真正的中医大夫实际上是最反对患者凭着感觉吃药或进补的。[详细]
自从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野味这种东西就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野生动植物的味道真的未必好过家养的东西。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在这么多年的摸索当中,已经把能够驯化、饲养的物种进行过了筛选。之所以有些人热衷于吃这些东西,其实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好吃,而在于这东西的稀缺性。[详细]
目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食用或使用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似乎已经成为炫耀“实力”和招待“贵宾”的一种恶俗行为。[详细]
一位环保人士在分析滥吃野生动物的人的心理时指出,大吃特吃野生动物的人中有几个是为果腹?更多的人怕是虚荣心在作怪。有的人以一掷千金为荣,更以请人吃山珍野味为炫耀的资本;有的人夸夸其谈,夸耀吃过什么别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有的人本来对这些东西没有丝毫兴趣,但碍于请客人的情面,也迫不得已成了食客。[详细]
一切都从可吃的不可吃的,好吃的和不好吃的来界定,说明人类文化还处在低级的本能层面。人类之所以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特的文化,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和选择。如果为满足本能的欲望为所欲为,无疑是把人类的道德水准降低到和其它动物毫无区别的层面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