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16日报道,操纵天气是人类的夙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手段开始取代祈雨仪式。今后为了应对伴随气候变化而来的干旱天气,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将推进有关人工降雨的研究。
报道称,人类最早的人工降雨实验是在1946年进行的,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人员实施。工作人员驾驶飞机从云层上方撒下1.5公斤的干冰后,云层就出现了长方形的凹陷。这是因为,受到干冰刺激的云层中的水分变成冰粒掉落,到了地面就成了雨或雪。
报道指出,云具有受到轻微刺激会立即结冰的特性,是“过冷水”的集合。对云层喷撒干冰等粉末后,水分就会聚集起来,形成以粉末为核的冰粒,然后变大并降落。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
在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等企业1947年开始进行人工降雨实验,目的是通过水力发电来满足战后的电力需求,因为水力发电是当时的主流发电方式。在开始火力发电和原子能发电后,人工降雨实验就偃旗息鼓了。但在干旱等因素导致对水的需求增加后,人们又开始关注人工降雨。
2005年,由于在通常的梅雨季连续出现晴天、雨量减少,西日本严重缺水。日本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阁座谈会上询问:“难道就没有让雨降下来的方法吗?”其后,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等机构启动了人工降雨研究项目,决定在四国地区的早明浦水库开展实验,用直升机将细小的盐粒播撒到云层上,促使水滴变大,进而形成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