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0日刊登一篇题为《来美国17年,我仍然无法理解的美式亲密》的文章称,美籍华裔作者在17年的美国生活中,仍然无法适应美国人一些过于开放而亲密的交流方式。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称,来美国17年了,我还是不理解这些公然的表现,但我一直在努力。
大量拥抱
我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那里不流行拥抱。看到奶奶,我只会拉她的手。实际上,在13岁来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拥抱过。拥抱的概念对我来说如此陌生,以致我不得不去研究其他人是怎么拥抱的,以便理解这种张开双臂环绕住某人的技术。我应该把两条胳膊都放在对方肩膀上吗?都搭在腰上?一上一下?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困惑时期。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在学校里拥抱一个女孩的时候,我敢肯定当时我的小臂碰到了她的脸。但如今,我会轻松自如地拥抱所有人,完全没有顾虑,但愿也没造成什么伤害。我会和朋友拥抱,和刚认识的人拥抱,和给我送来好东西的快递员拥抱。
“宝宝”?
我的大部分朋友手机上都有至少两款交友应用。其中一个朋友在Plenty of Fish上收获不少成功经历,另一个朋友被通过Bmuble认识的两个家伙伤透了心,而我自己也在与用Tinder认识的人约会时发生了很多噩梦般的故事。
我曾经和一个工作描述为“网红”的女人被系统自动配对,她在社交网络Instagram上有五万粉丝。内心深处,我知道这可能意味着她没有工作,但我想试试。我带她去了Dave & Busters娱乐餐厅,因为如果约会失败,我还可以玩马里奥赛车。
在整个约会过程中,她一直让我给她拍可以发到Instagram上的视频。“好,这样拍一个,但把手机换到另一边去……咱们用狗狗脸滤镜拍一个吧……好,拍一个我玩马里奥赛车的。”我不是你的摄影师!我也想玩马里奥赛车!如果不是刚往Dave & Buster's的游戏卡里充了30美元,我当场就走了。
我们根本没能了解对方,但这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问题,至少在社交媒体上不是。第二天,我看到她Instagram上发了她玩马里奥赛车的帖子,图说是“我喜欢宝宝晚上带我出去玩”。什么?我肯定不是她的“宝宝”,后来我们再也没说过话。就像贾斯汀·比伯会说的那样,“宝贝,你应该去爱你自己。”